中国易学的计算公式
一、六十透地龙与罗盘方位的排列
1、将罗盘周天360°平均分为十二地支宫位(其实与西方的十二星座是完全相对应的关系),再将本宫透地龙均匀地排列在本宫位的下方;例如:亥宫下面按太阳运行的特征均匀排列乙亥、丁亥、己亥、辛亥、癸亥五个透地龙;戌宫下面均匀地排列甲戌、丙戌、戊戌,庚戌、壬戌五个透地龙;酉宫下面均匀地排列乙酉、丁酉、己酉、辛酉、癸酉五个透地龙,其它宫位透地龙的排列以此类推……
直至子宫下面均匀地排列甲子、丙子、戊子,庚子、壬子五个透地龙。
此时,太阳沿着黄道线围绕地球(相对于地球来看)每月运行一宫,每宫30°,当运行一周时,也就是我们过完一整年,同时太阳围绕地球一整圈的全部过程。
每个月的起点,分别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一气,即:
正月自“雨水”开始;
二月自“春分”开始;
三月子“谷雨”开始;
四月自“小满”开始;
五月自“夏至”开始;
六月自“大暑”开始;
七月自“处暑”开始;
八月自“秋分”开始;
九月自“霜降”开始;
十月自“小雪”开始;
十一月自“冬至”开始;
十二月自“大寒”开始;且走到子宫的最后一度第三十度,也就是亥宫的零度处。
此时,一年全部结束,新的一年即将重新开始。
2、一年365天,太阳绕地球运行360°,大概每天运行1°,为了消除一年中多出这五天的误差,因此古代智者就想出了用24节气的每一气来界定太阳在月初的位置,这就避免了太阳运行的累计误差,并在每个月的月初将这个误差无条件消除掉。
3、我们大家都知道,子丑合为土;寅亥合为木;卯戌合为火;辰酉合为金;巳申合为水;午未合为太阴太阳。
为什么呢?那是因为子月太阳在丑宫,丑月太阳在子宫,且都由土星掌管;寅月太阳在亥宫,亥月太阳在寅宫,且由木星掌管;其余以此类推……
4、依据以上规律,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某个月太阳在哪个位置;
例如:巳月,太阳一定在申宫,至于在哪个宫度上,也很方便迅速得出结论;即进入小满的前6天在申宫甲申龙上,第二个6天在申宫的丙申龙上,月中6天太阳一定在申宫的戊申龙上,月底一定在壬申龙上……
5、就这样,只要打开罗盘,就可以知道太阳在周天哪个位置上,于是便知道什么时间太阳到山到向,太阳三合六合;什么时候可以建房、造葬等等,一目了然……
注释:
每宫30°,这是每个易学爱好者必须具备的天文学基本素养。
透地龙的排序可能与有些人的不同,请仔细观察。透地龙只是为了辨方位,按照这个太阳运行特点的排列,更容易让人们记住,以免出错。
二、月亮的位置如何计算
由于月亮每天大约运行13°左右,不太规律,因此古人计算月亮的位置就没有那么精准,只是一个大概位置,但并不影响人们对月亮的利用效果。
1、上个月的月尾和你所要选用的该月的月初,月亮和太阳在一起,由于月亮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,因此地球人面对着月亮的背光面,而月球并不会自己发光,因此人们就看不到月光,此时就是新月状态。
例如:巳月的月初,月亮大概处于申宫甲申透地龙的位置。
2、该月的月中,地球处于太阳和月亮之间,且月亮在远点位置,此时由于地球的直径比太阳小很多倍,地球根本挡不住太阳的光线,因此这时候阳光就会穿过地球将阳光撒射在月球全部的一个侧面上,这时候人们看到的就是一轮圆月,满月状态。
例如巳月的月中,月亮大概处于申宫的戊申透地龙的对宫位置。
3、有了月亮在本月特征点的位置,其余的位置即可用插入法推算。就是偏差,也不会偏差太大,有效利用月亮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没有一点问题。
三、透地龙计算方位的精度
1、三元、三合的计算精度:
三元、三合派,以二十四山为单位,每山15度,当采用兼山的时候,精度相当于原来二十四山的两倍,即为半山(7.5°)。
2、六十透地龙的计算精度:
每一透地龙为6度,当考虑兼龙的话,精度提高到3度;相比较之下,用透地龙这个计算公式,其计算精度相当于三元、三合的2.5倍。
精度提高到3度,那不是一百二十龙吗?没有错,就是一百二十龙,所以古人以前根本就不需要用一百二十龙。
3、用透地龙该如何象三元那样交媾呢?又如何象三合那样论长生呢?古人观星斗,无需交媾,也无需论长生,只看方位即可;简单好用。
4、有少部分人会说:古代先贤观星斗可以控制风水的应验速度。是的,可以控制,只是现代人很少人会运用;古人有时候,为了提高应验速度,甚至会用到空亡位就是这个原因;宇宙星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不知道什么是空亡……
5、做地理风水一样可以控制应验速度,只是由于六十透地龙这样的计算公式相对比较粗略,不可能象天星择日那样精确的控制速度罢了,但控制在半年以内是可以轻松做到的。
半年以内?那不是比有些日课还要速度快吗?
是的,你理解得完全正确……
四、中国易学计算公式
1、四柱、周易、河图洛书、玄空飞星等等,都是一种计算公式,这些理论均源自于天星理论,只是它并不像科学计算公式那样精准罢了。
注释:古代智者,先发现了星体的运行规律,而后发明了这些计算公式。
2、让我们再分别看看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:
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两个层次的理论。万有引力定律就像梯子的下层,它扎根底层并指导了人类数百年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;而相对论的理论是梯子的上层,立于高处,视野更广,更远。
具体来说,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近轨道数据与爱因斯坦的差不多,且简单方便,然而当计算出的远轨道数据就偏差甚远了,此时就必须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那个复杂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。
也许,有朋友会问爱因斯坦的公式就是最科学的吗?当然不是,如果真的完美无缺,我们的火星探测器也不需要一次次地修正轨道了,但是在没有更科学的理论公式出来之前,爱因斯坦的理论会比牛顿的理论更科学一些。
4、反观当今中国易学界,传统易学理论就相当于牛顿的理论,天星理论就相当于爱因斯坦的理论。
结论:
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,希望我们易学界的朋友不要太过于尊重权威并将古代智者尊为神,凡事总要问一个为什么?只有这样人类文明和智慧才能全面进步、升华……
归根结底,易学,也需要现代化。
最后,请允许我再次重复尼古拉·特斯拉的一句话:“如果你要想知道事物的秘密,请注意振动、频率和波”,所有物体均是通过振动或辐射来传播能量。由于振动和辐射之故,便呈现出频率和波两大衍生品;角频率亦然。
十多年来,我一直致力于探索振波能量公式,现在已经小有成就。如果机缘巧合,也许你也可以加以利用。
特别注明:
面相、手相、摸骨等易学绝技与天星理论无关;天星也不是万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