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节 末段(自明倒杖至又见郭璞再出现为止)
一、原文与注释文对照
原文:明倒杖,卦坐阴阳何必想。识掌模,太极分明必有图。
魏释:倒杖之法,先论落脉阴阳球界合等诀,见《一粒粟》。乃杨公心诀,不用卦气,故曰势为上,形次之,方位又次之。结穴处,必有太极图,晕球是也。如掌心模脉。
作者按:倒杖,大概是指冒杨公的《十二倒杖法》,其中只有“顺杖”才可以乘生气,其它十一杖都不宜乘生气。太极图是陈希夷创造的。结穴处,没有什么太极图和晕球。原文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。
原文:知化气,生克制化要熟记。识五星,方园尖秀要分明。
魏释:气行土中无形难知,以生克而知之,即癸坎腾腾入亥乾,丙向夹蛇扦。此生之义也,其他分金度纬皆有生气,注气入池皆是制化,须熟记胸中为作用之妙。
姜黄释:传曰生旺之气为生,衰败之气为克,扶生旺之气,胜衰败之气,是谓制化。此一节兼平地而言五星,即木直、金圆、土方、水曲、火尖之五星。要分明者,要说五星之正变之象,勿与木非木,金非金之类也。
作者按:日家干支五行有化气,风水不讲化气。论生克制化的是玄学“风水”。峰峦论形体的五星,如上述,木直,金园……等。也不是杨公风水术。
原文:晓高低,星峰须辨得玄微,鬼与曜,生死去来真要妙。
魏释:形势星峰亦有五行生克,须辨得明白。鬼龙曜星结穴,生而来者可作。死而去者非真。以水言亦有鬼曜生死来去。放水合生旺则吉,休囚则否,此穴前放水之诀。
姜黄注释:是峰在旺方,言宜高则吉,衰方宜低是杨曾之真诀。须高处,得处之五行,宜低处,得低处之五行。玄微者,各得其宜也。下节所论,皆山龙形体,不须另言鬼曜之生死去来,是辨龙穴之要著也。谓龙之转结者,背后必有鬼。有穴星如许长,而鬼亦许长者。俗眼难辨,有反在鬼上求穴者,不知穴星是来脉为生,鬼身是去脉为死,宜察其来去,则真伪立辨矣。虽龙左右龙虎,都生曜气,向外反张,有似乎砂之飞走者,此真气有余,直冲上前,而余气带转,如人当风振臂,衣袖飘扬,反向后也。在真龙正穴,则为曜气。如无穴之地,则为砂飞。此是辨在龙穴而不在砂也。
作者按:原文叙说不明,释者也弄不清,如“鬼龙曜星”是什么?何谓生?何谓死?不是那么简单的形法。
原文:向放水,生旺有吉休囚否。
魏释:放水合生旺则吉,休囚则否,此穴前放水之诀。
姜黄注释曰:向中放水,世人莫不以来水特朝为至吉,去水元辰走汇为至凶。殊不知向上之水不论去来,若合生旺则来固吉,去亦吉。若逢休囚,则去固凶,来亦
凶。杨公因向上之水,关系尤聚,其说最能误人,故特辨之。故云吉凶细心寻。
作者按:放生旺水就是破旺冲生,主凶。
原文:二十四山分五行,知得荣枯死与生。翻天倒地对不同,其中秘密在玄空。
魏释:翻天倒地二句,言用三合或阴或阳收生旺也,但不合法,则不得已用小玄空生克论之矣。
姜黄注释:玄空大卦之妙,只“翻天倒地对不同”七字。二十四山既分定五行,则何山顺推逆摸九星,即知生死荣枯各有一定矣。
作者按:此原文难以理解,以“二十四山分五行”论,为江西之法。福建之法,是不论二十四山五行的。但是二十四山分五行是不可能知道“荣枯死与生”的。“翻天倒地对不同”当然是指前面的“分五行”和“知得荣枯死与生”。为什么呢?其中秘密在“玄空”。杨益(筠松)风水法是“龙水交会合玄空”,三元“地理”也叫“三元玄空”。释者,前言“玄空大卦之妙”,而后论“二十四山分五行”之应验,在顺逆挨贪狼九星。又为福建之法和江西之法的贪狼九星法。总之是原文不道,而释者自作聪明而园其说。
原文:论龙立穴要分明,在人仔细辨天心。天心既辨穴何难,但把向中放水看。
姜黄注释:论龙立穴既得分明,宜辨得天心活用之机,则论龙立穴何难哉?穴中正气已定。而挠其权者,在向上所放之水,何位吉凶可明矣。
作者按:论龙立穴,主要对内气,是察来龙的势与形。对外气,是察审明堂的朝应峰和朝应水,是否“龙水交会合玄空”。据三元“地理”术者注释所谓“天心”是卦倒的中五宫,这是纸上谈兵。与认龙立穴无关。可见此般原文是三元“地理”术者撰的。
原文:从外生入名为进,定知财宝积如山。从内生出名为退,家内钱财皆废尽。
姜黄注释:从外生入,从内生入,此言穴中所向之气也。我居于衰败,而受外来生旺之气,所谓从外生入,则定知财宝积如山矣。我居于生旺,而受外来衰败之气,似乎我反生之,故云,从内生出,则家内钱财尽败矣。
作者按:从外生入,从内生出,是所谓进退神水法,是以二十四山正五行,互论生克的江西之法的一种玄学风水术。释者为三元“地理”,根本无法入门。
原文:生入克入名为旺,子孙高官尽富贵。一生一克成生旺,荣华福禄万年昌。
姜黄注释:生入克入者,言穴中所向之气。穴中既有生入之气,而水又在衰败之方,则水来克我,适所以生我也。内外之气一生一克。皆成生旺两美相合,则诸福骈臻矣。所以高官富贵,有异于常也。此其中正有对不同者,存矣。旧注所云小玄空,水生向克向为进神,向生水克水为退神,非是。岂有《青囊经》有两玄空五行耶哉。
作者按:生入,即从外生入。克入即从外克入,论五行生克存在的。一生一克是不可能只有生入生出,克入克出,没有什么一生一克的客观情况。可见撰原文者是信口开河。
原文:脉息生旺要知因,龙竭脉寒灾祸侵,纵有他山来救助,空劳禄马护龙行。
魏释:前论形势方位备矣,苟不知入首脉息之兴衰,亦徒然也。脉者,来脉。息者,气息,亦兼方位言。如来脉活动之玄为生,直硬为死。气息亦足为生,低陷为死。脉息既弱,纵有禄马贵砂,徒劳护卫。
姜黄注释:此节言总一篇之意,言先寻龙脉,以定穴之有无,次论九星,以辨气之吉凶也。此一节先言形体,而脉生旺为重,而龙竭脉寒则凶。纵有外砂之夹护为轻。故云,不知此气,则趋非所趋。避,非所避。空用禄马贵人,有何益哉。
作者按:撰原文者,非但不了解风水术语,根本就不懂杨救贫科学风水。所谓龙脉的脉是喻山脉的分布,如同脉络,不是中医说的心脏跳动的脉。龙竭,就是龙暂时停止奔腾的处所,是龙的内在生气对立斗争统一的地方,即是“龙尽气钟”之处,正是良好的穴场。
释者认为先寻龙后点穴,也是千百年来的错误。只有首先预点穴场,然后寻龙证穴,才是通过风水实践的唯一程序。
二、考评
上述,明倒杖,识掌模,知化气,识五星,晓高低,鬼与曜,向放水……原文,毫无义理,信口开河,没有风水知识,如“明倒杖,卦生阴阳何必想”冒杨公《十二倒杖》,根本就不是单说的“卦分阴阳”的问题,主要说的是根据势与形,来决定所谓十二倒杖法。说五星,是讲峰峦的形体,不是说“方圆尖秀”的景观问题。晓高低,也不是决定于星峰,主要是决定于穴场与水口,以及朝应的上堂水。鬼与曜,在风水领域都是说“凶”的一类,鬼即曜,曜即鬼,有什么生与死问题,怎样才称为生与死?……总而言之,撰原文者,是不懂风水的,释者更是据原文而捕风捉影。
第三章总评
纵观全文,可作下列的评定:
所谓“奥语”,顾名思义,是奥秘的几句话。除《祖传本》只有137字外,其它诸种版本都增撰了三百余字,共四百六十余字。这就不是奥语,而是奥文了。
第一节 从文意方面来说
写文章是有主题的,《青囊奥语》是中国风水最高理论主导——郭璞《葬书·原著》乘生气的实施纲领。无容置疑,《青囊奥语》的主题就是乘生气。脱离了这个主题的文章和语句,就不是杨筠松撰的《青囊奥语》了。
一、首四句的肯定:
“坤壬乙文曲从头出”的四句,是分局,即分方位乘“行乎地中”的生气。而“坤壬乙巨门从头出”的四句,是说贪狼九星卦例。文曲、巨门,都是贪狼九星,前者是乘生气的分局,为水局。四句是分为水、火、金、木四局。而后者是自以为是北斗的七星的临(泊)向(宫),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其文意是捏造的,毫无义理。对这四句的释意,自己已不打自招是“补救之道,善后之良策也”。因而可以肯定,“坤壬乙巨门从头出”者,绝非杨公所撰,而是三元“地理”者所捏改的。
二、中段的评定
中段,是指《祖传本》。除首四句外的其余部份的文句,即至“金龙、一经、一纬义不同,直待高人施妙用”,为止的文句。
《祖传本》“左行为阳,右行为阴”,是说明阴阳消长的规律,说明乘生气,步量龙水交会,生旺循环长生十二宫的次序。而其它版本是“左为阳,右为阴”,是毫无义理的,是限定四象方位左右二方,即龙虎二方的阳和阴。
众所周知,无论任何方位,都不是纯阳纯阴。都有它一定的阴阳。显然是毫无义理的。
再以《祖传本》的“颠,颠倒和倒倒颠”。与其它版本的“颠颠倒和逆顺行”,而言,《祖传本》的“颠,颠倒”,是指七十二龙纳音五行。所谓“颠倒五行”,是指方位五行,由于方位五行,固定了各个方位的五行属性,不符合客观存在的“任何方位,都存在着五行,即都有金木水火土。五行,东方不都是木,也有金水火土。因而方位五行是颠倒的五行。“颠,颠倒”是把颠倒的方位五行,“颠”回客观存在的五行来,所以在十二支之下,配上七十二龙五行,称为“颠,颠倒”五行。“倒倒,颠”,是把“颠,颠倒”五行,再“倒倒,颠回方位五行去”。
其它版本的“颠颠倒”与“逆顺行”“顺逆行”,是无义理的,二者不相承接。“逆顺行”与“顺逆行”,都是指逆行。以自左至右为顺,则自右至左为逆,顺行,同时,也是“顺,逆行”。其中包含着方位的含义。而“颠颠倒”,就是泛指一切事物的正反面而言,而不限定方位了。因而上下文不相承接。更不可以承接上文的龙水交会和山与水的关系。一句话,不是专指风水的范畴。
尤以结尾二句,《祖传本》为“金龙、一经、一纬义不同,动不动,直待高人施妙用”。而其它版本为,认金龙,一经,一纬义不同,直待高人施妙用。前者,是《青囊奥语》的总结,就是说,《青囊奥语》是郭璞《葬书·原著》的实践纲领,是实施《葬书》乘生气的方法,是以七十二龙,龙生水的龙水交会合玄空的总诀。即是以金龙(水口)、一经(七十二龙)、一纬(二十四山向)三者的含义,相互的关系来乘生气。是良是莠,是吉是凶,直等待会运用这三者的关系的高人来妙用。
后者的含义是甚么呢?是认金龙的方法,分为一经的认识法和一纬的认识法,二者是不相同的,这就说了几个问题:
一、首四句说的是九星卦例,而结尾说的是“认识金龙”,就表明了九星卦例的妙用,在于认金龙。前后文不相承接。
二、如何认金龙呢?一经一纬义不同了。从“经”来认金龙,可能是狗?从纬来认,可能是猫?这显然是狗屁不通。
三元“地理”家姜黄的注释:是乾,乾属金,乾为龙,故称金龙。这可能是从“一经”方面来认识金龙的?可是《周易·说卦传》明明白白说:“乾为马,坤为牛,震为龙……”。这是否从“一纬”方面来认识金龙呢?这仍然是不通的狗屁。因此,也可以肯定,除《祖传本》为杨公所撰《青囊奥语》外,其它版本决非杨公所撰。
第二节 从文章的结构来说
中国风水术,名为方术,即是以方定性,以事物的生旺衰败定吉凶。中国风水界以及古今中外社会人士,都公认东晋郭璞(276-324)为中国风水鼻祖,郭璞《葬书·原著》为中国风水最高理论主导。《青囊奥语》就是中国风水宗师杨筠松(840-910)秘授曾文辿的《葬书·原著》乘生气的实践纲领。
《祖传本》的开章四句,就是以坎离震兑四方,分水、火、金、木四局,本《葬书·原著》主旨乘生气。继则分阴阳,定雌雄,以五土四备的龙,和“土生气,气生水”的随龙水,龙水交会,山与水对,为乘生气,论吉凶的方法。最后是总结,观水口(金龙),格龙乘气(用七十二龙)消纳定向(二十四山向),乘生气的良莠吉凶,有赖高人运用之妙。
杨筠松撰《青囊奥语》仅短短的一百三十七字,包罗了《葬书·原著》总个内容实践方法。文句精简,结构有章。其它版本的所谓《青囊奥语》,非但风、马、牛不相及,杂乱无章,连文句也不通,阅者不知撰者所意,因而可认为决非杨筠松所撰。